| 名称 | 别名 | 位置 | 简介 | 图片 | 地理坐标 | 
| 水澄桥市 | 水登桥 | 东靠原闸口电厂,西接水澄桥下 | 为三孔石梁桥,至迟建于康熙年间。桥西原有水登庙,因而又名水登桥。桥南原设有闸,钱塘江水由此进入中河。现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8月。 |  | 30.20560°N 120.14878°E / 30.20560; 120.14878 | 
| 化仙桥市 | 抽分木桥 | 东出原复兴街,西接大巷口 | 为单孔石拱桥,原为木桥,名抽分木桥,后因为多有人过桥不慎落桥溺水而亡,乡人徐源改建为石桥。现桥建于明成化三年(1477年),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修缮。 |  | 30.20747°N 120.15290°E / 30.20747; 120.15290 | 
| 海月桥市 |  | 东出原复兴街,西接海月桥下和余家荡 | 为三孔石拱桥,传说造桥之时旁边有潭映照秋月,似海中有月,故名海月桥。现桥建于明万历年间,清道光三年(1823年)修缮。 |  | 30.21002°N 120.15774°E / 30.21002; 120.15774 | 
| 洋泮桥市 | 洋潘桥 | 东出原复兴街,西接原复习里街 | 为单孔石拱桥,南宋时即已存在,原名洋泮桥。明代时候,桥旁原有大慈寺、龙王庙和木叶公所。现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年(1592年),西端桥墩刻有重修碑记。 |   | 30.21088°N 120.15923°E / 30.21088; 120.15923 | 
| 美政桥 |  | 美政路桥 | 桥旁原有城南左厢公事所,时有长官乐平人韩屏伍,执法严明,人称美政,故名美政桥。民国时期改造复兴街改为平桥,后经多次改造。 |  | 30.21435°N 120.16377°E / 30.21435; 120.16377 | 
| 小诸桥 |  | 南星桥南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年代无考。 |   | 30.21835°N 120.16765°E / 30.21835; 120.16765 | 
| 南星古泉市 |  | 南星桥南,东临中河 | 古泉泉池为长方形,以条石砌成,池底铺鹅卵石,泉石以栏杆和望柱围住,泉眼仍又泉涌。池两侧立“南星古泉”重建碑,碑文落款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,现已立亭保护。 |   | 30.22175°N 120.16892°E / 30.22175; 120.16892 | 
| 南星桥市 | 老南星桥、南新桥、朱桥 | 南星公路桥南,东出江城路,西接凤山路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北宋,原名南新桥,俗名朱桥、朱家桥,清代改称里横河桥。传说乾隆下江南路过此桥,瞥见桥名,指地又指天,官员答“地为城南,天有日月星辰”,桥遂名南星桥。民国时期在桥旁修公路,桥亦名南星桥,于是又称老桥为老南星桥。现桥为清代重修。[16] |   | 30.22193°N 120.16911°E / 30.22193; 120.16911 | 
| 凤山桥 | 吊桥 |  | 始建于清,原为单孔石拱桥,因在凤山门东故名凤山桥。现为钢筋混凝土板桥。 |  | 30.22628°N 120.16805°E / 30.22628; 120.16805 | 
| 六部桥市 | 都亭驿桥、通惠桥、锦云桥 | 东出六部桥直街 | 为单孔石拱桥。南宋时六部二十四司都在桥西,故名六部桥;因桥东有都亭驿接待外邦使节,故又名都亭驿桥。元代称通惠桥,明代称锦云桥。宋宁宗时,杨皇后和史弥远密谋在桥上暗杀了主战派的韩侂胄。 |   | 30.22994°N 120.16530°E / 30.22994; 120.16530 | 
| 上仓桥 | 安和桥、圣安寺桥、部院仓桥 | 东接上仓桥路,西入中河路 | 始建于宋,原为单孔石拱桥,宋名安和桥,元名圣安寺桥,清名部院仓桥。元时原有圣安寺,后改为军械库。明时在寺遗址上建储备粮仓,称胜安仓,又名老人仓,桥遂易名安和桥,俗称仓桥。后为与下城仓桥相别,改称上仓桥。民国时期改建为平桥,1986年整修。 |  | 30.23213°N 120.16585°E / 30.23213; 120.16585 | 
| 嵇接骨桥 | 州桥 | 东接嵇接骨桥下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宋。原名州桥,后因为宋代的嵇清和明代的嵇胜居住此地,二人俱为骨科名医,故名嵇接骨桥,原先茅山河与中河、东河在此地汇合。 |  | 30.23541°N 120.16624°E / 30.23541; 120.16624 | 
| 福德桥 | 黑桥 | 东接福德桥下,西入中河路, | 为单孔石拱桥,因为此地旧为城中染坊所在,河水多发黑,故名黑桥。原桥旁多植杨柳、银杏。 |  | 30.23373°N 120.16618°E / 30.23373; 120.16618 | 
| 通江桥 | 庆元桥 | 东接抚宁巷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宋,原名庆元桥,清代改称通江桥。《宋史》载淳熙二年(1175年),桥下设有板闸,遇到中河水涸则开闸纳江潮入河,或为通江名字由来。 |  | 30.23697°N 120.16662°E / 30.23697; 120.16662 | 
| 望仙桥 |  | 东接望江路,西入中河路 | 始建于宋,传说桥名与八仙铁拐李有关,南宋绍兴初年,有望气者称其地有祥兆,秦桧遂置宅桥东北,后宋高宗在秦宅基础上置办德寿宫。东窗事发后,义士施全不平于岳飞之死,遂在桥上行刺秦桧,不幸失败成仁。1980年代改为钢筋混凝土板桥。 |  | 30.24027°N 120.16752°E / 30.24027; 120.16752 | 
| 新宫桥 | 宗阳宫桥 | 河坊街桥 | 始建于宋,南宋后期称宗阳宫桥,宋度宗建宗阳宫于桥东故以为名,后世俗称新宫桥。1980年代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。 |  | 30.24246°N 120.16773°E / 30.24246; 120.16773 | 
| 三圣桥 |  | 东接新宫桥河下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宋。宋高宗绍兴年间在此地建旌忠庙以纪念南渡后追封为王的高永能、景思谊、程博古三位宋夏战争将领,民间俗称“三圣庙”,桥以庙名。今桥长27.3米,宽5米,为石砌拱桥,桥面有石台阶,西连中河路,东接原新宫桥河下。[17] |  | 30.24367°N 120.16796°E / 30.24367; 120.16796 | 
| 府桥 | 荣府桥、荣富桥、抚桥 | 东接凝海巷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,宋代时桥东有荣文恭王府,因此名荣府桥,俗称府桥。 |  | 30.24447°N 120.16798°E / 30.24447; 120.16798 | 
| 铁佛寺桥 | 佑圣观桥 | 东出水亭址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。原名佑圣观桥,宋代时在佑圣观旁故名;明代时修建铁佛寺,寺中弥勒铁铸而成,故名铁佛寺桥。 |   | 30.24557°N 120.16790°E / 30.24557; 120.16790 | 
| 柴垛桥 | 大和桥、太和桥 | 东接原凝海巷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宋,南宋时名太和桥或大和桥,原为渡口,南宋建柴场于河东堆垛柴木,后因运输不便改建石桥。 |  | 30.24670°N 120.16793°E / 30.24670; 120.16793 | 
| 荐桥 | 清泰桥、箭桥 | 清泰路西端 | 始建于宋,南宋时崇新门(清泰门)俗称荐桥门,明时称清泰桥,清代称荐桥至今。《三言两拍》中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”“白娘子永镇雷峰塔”都是以此地为背景展开。民国时期改建清泰街,改建桥为平桥,1986年扩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。 |  | 30.2493°N 120.1678°E / 30.2493; 120.1678 | 
| 回回新桥 | 回新桥、积善桥 | 东连民权路,西入中河路 | 为单孔石拱桥。元代时杭州较为富裕的回民居住此地,从事珠宝业。现桥为清代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修建。 |   | 30.25151°N 120.16768°E / 30.25151; 120.16768 | 
| 丰乐桥 | 踏道桥 | 解放路中段 | 始建于宋,旧名踏道桥。南宋时,因桥上有酒肆丰乐楼,故名丰乐桥。1949年以后拓宽解放路,桥被改为钢筋混凝土桥,1985年扩建。 |   | 30.25306°N 120.16760°E / 30.25306; 120.16760 | 
| 新桥 | 油蜡局桥、油局桥 |  | 始建于宋,原名新桥。宋时旁有油蜡局,故名油蜡局桥,明代改称油局桥。1986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平桥。 |   | 30°15′23″N 120°10′2.85″E | 
| 盐桥 | 联桥、惠济桥 | 庆春路桥 | 为单孔石拱桥。自钱塘江入城的盐船皆停泊于此待缴盐税,因此名盐桥。桥上原有惠济庙,建庙的时候又新建一桥,庙基与旧桥相连,故名联桥。民国初年修庆春路时在桥南又建一公路桥与旧桥相连,北侧刻惠济桥,南侧则刻联桥。1984年,中、东河改造时惠济庙被拆除。庆春路改建时,又在桥上修双层六角亭一座,亭高8米,顶为1米高葫芦宝顶,由名贵木材建筑而成,通过1.5万片花板巧妙拼装,因与胡庆余堂合建故名庆余亭。 |  | 30.26051°N 120.16722°E / 30.26051; 120.16722 | 
| 仙林桥 |  | 东接长宁街,西入中河路 | 始建于宋,因桥旁有仙林寺,故名仙林桥。仙林寺以钟闻名,宋代为杭州城中晨昏禁钟。1986年,改造为钢筋混凝土平桥。(?)现为拱桥 |  | 30.26280°N 120.16719°E / 30.26280; 120.16719 | 
| 登云桥 | 曲桥 | 凤起路中段 | 为单孔石拱桥,始建于宋,原名曲桥,明代改名登云,桥北有贡院,科举考场得意者由贡院过桥至布政使司参加宴席,故桥名取“如登青云”之义。 |  | 30.26496°N 120.16703°E / 30.26496; 120.16703 | 
| 梅东高桥 | 梅登高桥、通济桥、梅家桥 | 体育场路桥 | 始建于宋,又名梅登高桥,南宋时称通济桥。桥旁旧有周宣灵王庙。民国时期修筑体育场路将其改为平桥,后经过多次改建,终成为今状。 |  | 30.2720°N 120.1665°E / 30.2720; 120.1665 | 
| 新横河桥 |  | 西湖边柳浪闻莺公园内 | 为单孔石砌桥,始建于清光绪五年(1879年),桥长19米,宽4.6米,拱宽6.8米。原在中河北端的新横河上,2002年西湖南线改造时,迁至西湖边柳浪闻莺公园内。 |  | 30.24064°N 120.15156°E / 30.24064; 120.15156 | 
| 备注:斜体代表现代公路桥梁,标注市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 |  |  |